市場行情
A股收盤:滬指收漲0.71%,微盤股指數漲逾3%
1,整體走勢:市場今日震蕩反彈,深成指午後漲超1%,微盤股指數漲逾3%。個股漲多跌少,滬深京三市超4000股飄紅,今日成交1.09萬億。截止收盤滬指漲0.71%,深成指漲1.14%,創業板指漲0.7%。
2,行業板塊:可控核聚變概念午後大漲,、、、、等封板。半導體芯片股走強,、、、等漲停,大漲超10%,股價再創曆史新高。
3,熱門概念:算力硬件股集體爆發,銅高速連接、CPO等方向領漲,、、、、等多股漲停。(華爾街見聞)
恒生指數收盤跌1.22%,騰訊控股跌超7%
恒生科技指數跌0.92%。醫藥股跌幅居前,生物跌超8%,科濟藥業跌超6%。科技股下跌,騰訊控股跌超7%,小米集團跌近6%。(華爾街見聞)
行業動態
接近曆史最高紀錄!2024年公募自購超64億元
數據顯示,2024年公募基金自購金額達64.42億元,接近曆年自購金額的最高紀錄。受訪人士認為,公募自購更多是一種信心的表達,而非直接的買入信號,畢竟公募自購金額對於整個股市的資金規模而言並不算大,因此很難產生實質性的效果。不過,拉長周期來看,當公募出現大規模自購時,對於長期價值投資而言,往往是一個比較好的買入階段。(國際金融報)
2024年清盤289隻 為何多隻公募基金黯然退場?
轉眼2024年已經過去,驀然回首,資本市場上流逝的除了光陰外,還有289隻公募基金。Wind數據顯示,2024年全年有289隻基金清盤,數量創近5年新高。僅去年12月的一個月內,便有40隻基金清盤,其中更有一天出現多隻基金公告清盤的情況。
一般來講,基金出現清盤的原因較多,例如,基金可能因業績持續不佳、規模過小、合規問題等原因而出現清盤。對於2024年公募基金清盤數量創下紀錄的原因,業內普遍認為是內因外因疊加的結果。(金融時報)
知名基金經理放大招!私募剛剛完成備案
歲末年初,又有知名行業老將自主創業,備案私募公司。2025年1月3日,中國證券投資基金業協會(以下簡稱協會)發布了新年首批完成備案登記的私募管理人名單。中國基金報記者發現,其中一家名為“興乾私募基金管理(上海)有限責任公司”(以下簡稱興乾私募基金),公司法定代表人、總經理為27年金融行業老將陸文俊,他曾經擔任銀華基金副總經理、中歐基金專戶投資總監、上海運舟私募基金總經理。
近年來,有不少來自公募基金、券商資管等機構的基金經理或投資經理“奔私募”,他們希望在私募行業實踐創業的想法,開啟職業生涯新篇章。(中國基金報)
2024年公募大考:AI主題基金領跑 小微盤主題基金遭重創
隨著2024年的結束,2024年基金業績也隨之收官。此前受資本市場影響較大的主動權益類基金終於得以“回血”,根據Wind數據,冠軍基金大摩數字經濟A份額全年收益接近70%,全部主動權益基金全年平均收益為3.71%。此外,一向表現穩健的債券基金(非指數債券基金)全年平均收益為4.45%,最高收益20.24%。表現最好的就是QDII,截至2024年12月31日,574隻QDII全年平均收益為12.52%,最高收益為51.22%。記者注意到,在龐大的主動權益類基金隊伍中,數字經濟主題基金業績亮眼,多隻基金2024年全年收益超過20%。而部分小微盤主題基金由於受到年初大跌的重創,業績一直沒有得以“翻身”。
大摩數字經濟基金經理雷誌勇在接受《中國經營報》記者采訪時表示,2024年以來,紅利板塊和人工智能板塊都獲得市場青睞,紅利資產和人工智能看似兩個不同方向,但本質上體現了同一種思路,即確定性。人工智能相關成長板塊的確定性來自業績高增長,訂單不斷甚至供不應求。基金經理力爭在把握確定性的基礎上進行深入研究,收獲中國科技行業上行帶來的紅利。(中國經營報)
一個月拜訪374家!私募“調研池”誕生翻倍股:股價最高漲581%
截至2024年12月31日,私募排排網統計數據顯示,當月共有664家私募管理人積極參與了A股市場的調研活動,覆蓋了374家上市公司,合計調研次數高達1618次。被調研的上市公司中,一些公司股價表現尤為搶眼。據統計,有131家公司12月股價實現了上漲,占比達到35.03%。其中,以580.96%的月度漲幅位居榜首。
多位私募人士對《華夏時報》記者表示,對2025年A股市場的走勢持樂觀態度。一些私募機構認為,市場將呈現震蕩上行的態勢,科技成長方向是其偏愛的投資領域之一。(華夏時報)
大規模轉向指數產品 公募FOF“變天”?
公募FOF產品正在逐步淡化基金經理的人為因素,持基風格從主動轉向被動基金。隨著公募FOF產品年度業績在上周末最終落定,指數基金取代基金經理成為公募FOF核心業績來源,也意味著隨著股票市場有效性的大幅度提升,公募FOF正在迎來以被動投資為核心的新時代。越來越多的FOF產品在重倉基上淡化主動權益類基金產品的倉位占比,同時在核心倉位上大幅度更替為指數基金,部分業績排名領先的FOF在重倉基配置上,甚至出現從此前的9隻主動變成現在的9隻被動。
業內人士認為,公募FOF越來越多的使用指數化投資,不僅反映出FOF對基金持倉透明度的重視,同時也降低FOF對基金經理頻繁調研帶來的研究成本,而主動基金越來越難戰勝指數的現實則進一步強化了這一趨勢。(券商中國)
開年公募發力費率優惠活動 代銷簽約如潮湧
公募基金行業開年以來迎來了新一輪的費率優惠活動熱潮。多家基金公司在積極新增代銷機構的同時,推出了費率優惠措施,旨在讓利投資者。多位受訪人士表示,這不僅是在順應費率改革的大趨勢,更是在以實際行動讓利投資者,為新一年的基金市場發展奠定了良好基礎,有望吸引更多投資者參與。
數據顯示,1月1日至1月6日期間,已有超過20家基金管理人發布了費率優惠活動公告,涉及產品數量超過200隻。其中,金元順安基金、富安達基金、浦銀安盛基金等10家公募機構在新增代銷機構的同時,在其渠道上開展了費率優惠活動,這一舉措無疑為投資者提供了更多的選擇和優惠。(證券日報)
ETF還在卷!八家公募激戰債券型新品
1月7日,4隻上證基準做市公司債ETF和4隻深證基準做市信用債ETF即將正式發行,8隻產品均為債券型ETF的新產品。作為2024年最火的一類指數基金,ETF俘獲了眾多投資者的心,此時八家公募基金公司另辟蹊徑,選擇相對偏小眾的債券型ETF賽道,頗具業內關注。數據顯示,8隻新獲批的債券型ETF均設置了30億元的首募上限,預計會給債券型ETF市場帶來240億元的增量資金。過去一年,長期國債利率加速震蕩下行,債市走出一波長牛行情,吸引了眾多風險偏好較低的資金入場。業內人士認為,除利率債外,信用債的配置價值正在獲得更多關注。(國際金融報)
針對私募未按基金合同投資運作等違規行為 中基協“一口氣”開12張罰單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獲悉,2025年伊始,中國證券投資基金業協會(以下簡稱中基協)“一口氣”公布了12張罰單,針對私募基金管理人未按照基金合同約定進行投資運作、未充分履行謹慎勤勉義務、未按規定報告重大事項變更信息等違規行為,同時對相關機構高管也進行了紀律處分。
據記者不完全統計,2024年中基協一共發布了533份紀律處分決定書,其中161份是針對受處分機構,還有372份是針對受處分人員。此外,還有統計數據顯示,2024年全年約有1500家私募基金管理人注銷,其中有主動注銷,有12個月無在管而注銷,不乏協會注銷的私募機構。上述情況顯示出私募行業嚴監管態勢還在持續,業內優勝劣汰還在進一步加速。(每日經濟新聞)
超百隻新發基金開年戰鼓擂 權益類基金“扛大旗”
2025年新基金迎來“開門紅”,超百隻基金紮堆發行。數據顯示,截至2025年1月6日,146隻基金(A/C類份額分開計算,下同)正在發行,其中,2025年1月1日起開始認購的就有62隻。業內人士指出,當前基金發行出現了新變化,新基金發行呈現出權益類產品占主導、指數基金受歡迎、債券型基金多樣化等特點,其中被動指數型基金在新發基金中占據重要位置,尤其是主流寬基和科技、紅利特征的新產品受青睞。
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從多家基金公司了解到,2025年,基金公司正根據自身情況調整新基金發行策略,有的公司采取“攻守兼備”策略,均衡布局;有的公司戰略調整從主動權益基金轉向多資產產品,發力債基;有的公司重點則放在指數產品。(21世紀經濟報道)
公司動態
中航基金10%股權被大股東掛牌轉讓,有何影響?
近日,北京產權交易所發布公告稱,中航基金第一大股東中航證券有限公司(下稱中航證券)將持有的中航基金10%股權掛牌轉讓,轉讓底價為7170萬元,付款方式為一次性支付。
除了股權轉讓之外,2024年中航基金高管也有變動。2024年1月和7月,該公司宣布原副總經理王華、原督察長武國強因個人原因辭職;原總經理劉建於2024年6月29日因工作安排離任,轉任督察長。至今,中航基金新任總經理仍未到位。(投資時間網)
90多億賣了!李澤楷出售旗下柏瑞投資
近日,李澤楷旗下的盈科拓展集團宣布,將向大都會人壽投資管理公司(MIM)出售柏瑞投資(PineBridge)在中國以外的資產,交易作價8億美元(約62.4億港元)。另外,交易會據明年實現特定財務指標支付2億美元,及多年盈利表現支付2億美元,交易作價最高達12億美元(93.6億港元),預計2025年完成交易。
按照MIM的說法,如若此次收購完成,將大大增加MIM的資產管理規模,並與其當前的戰略、能力及資產涵蓋範圍形成互補;預計MIM的資產管理規模,將增加至超7000億美元(約合5.11萬億元人民幣)。此外,此次交易不包括柏瑞的私募股權基金及與的內地合資業務。盈科拓展表示此次出售將保留內地業務,滿足中國市場日益增長的投資產品需求。自2010年“抄底”收購柏瑞投資以來,十幾年時間過去,李澤楷將出售旗下這家有萬億規模的資管公司。(投資者網)
量化江湖開打價格戰
資金配置需求升溫,中證A500指增策略已成為量化私募“兵家必爭之地”。上海證券報記者近日采訪獲悉,黑翼資產、茂源量化、念覺資產、磐鬆資產等多家頭部私募將中證A500指增作為今年發行的主要策略之一。由於中證A500指增策略實盤業績時間較短、配置工具屬性強,因此機構間的價格戰已悄然開打。據渠道人士透露,部分私募旗下中證A500指增策略目前免收管理費,隻針對超額收益計提業績報酬。
多位業內人士坦言,隨著國內資本市場不斷成熟,量化江湖加速洗牌,量化策略的超額收益中樞會有所下行,各類指增策略產品的同質化傾向或有所加劇,工具型指增策略將是未來量化策略的新戰場,機構比拚的不再是短期的業績進攻性,而是中長期的策略抗周期能力、產品創新能力以及讓利力度。(上海證券報)
量化私募九坤投資旗下17隻基金2024年不賺錢
根據綜合數據顯示,截至2024年12月份,百億量化私募九坤投資旗下有可比業績的41隻基金中,2024年內收益率虧損的共計17隻,且跌幅僅逾1%。
據悉,這些下跌基金全部為九坤量化進取係列產品。從去年的走勢看,這些基金主要受挫於1月中旬至2月初的市場行情,九坤投資對此還進行了產品運作說明,稱將密切關注市場變化、技術指標變化等,力爭及時、適當地應對新的情況,並及時與投資人做好溝通。(中國經濟網)
產品動態
去年12月份廣發基金劉格菘旗下2隻基金跌逾8%
2024年12月份,廣發雙擎升級混合A/C與廣發科技先鋒混合的單月跌幅均超過8%。截至去年三季度末,前者規模合計為59.95億元,後者為99.78億元。具體來看,廣發雙擎升級混合A/C分別下跌9.21%、9.24%;廣發科技先鋒混合下跌8.16%。如果從累計收益率表現看,除了成立時間較早的廣發雙擎升級混合A外,成立於2020年6月17日的廣發雙擎升級混合C,截至2025年1月6日的累計收益率虧損了33.19%。成立於2020年1月22日的廣發科技先鋒混合累計虧損幅度達21.95%。
據悉,上述基金的基金經理均為劉格菘。資料顯示,劉格菘曾任中郵創業基金管理有限公司研究員、基金經理,融通基金管理有限公司權益投資部總經理、基金經理,廣發基金管理有限公司權益投資一部研究員、權益投資一部副總經理、北京權益投資部總經理。現任廣發基金管理有限公司成長投資部總經理、基金經理。(中國經濟網)
多隻權益類基金恢複大額申購 涉及QDII及部分知名經理管理產品
1月7日,寶盈品質甄選公告恢複大額申購,取消申購、轉入和定投金額限製;同日,建信新興市場優選也公告恢複大額申購、定期定額投資。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注意到,2025年以來,陸續有多隻權益類基金恢複大額申購。具體來看,包含QDII基金,以及部分知名基金經理旗下產品,例如萬家基金黃海管理的三隻基金,在1月6日都公告了恢複大額申購的消息。從各家給出的原因說明來看,均為滿足投資者需求。有分析指出,當前市場下,機構應把握好結構性機會,部分權益資產的低估值優勢明顯。(每日經濟新聞)
一日售罄頻現!2025年基金行業“第一把火”燃起來了
2025年基金行業的“第一把火”,由互認基金點燃。2025年1月1日,《香港互認基金管理規定》(以下簡稱“互認基金新規”)正式開始實施,新規最受市場關注的修訂莫過於將互認基金客地銷售比例限製由50%放寬至80%。
1月6日,摩根基金(亞洲)有限公司發布公告,旗下兩隻香港互認基金——摩根國際債券基金、摩根亞洲總收益債券基金,自2025年1月7日起暫停接受內地投資者的申購(包括定期定額投資),即暫停接受2025年1月6日申請截止時間後的投資申購(包括定期定額投資)。值得一提的是,上述兩隻基金均於1月6日剛剛恢複在內地的申購業務,恢複申購當天便再次“閉門謝客”。券商中國記者從渠道人士處了解到,上述兩隻基金的其中一隻已經達到“互認基金新規”80%的內地銷售比例上限,實現“一日售罄”,將開啟比例配售。
其實,互認基金“一日售罄”的現象在近期密集出現,隨著1月11日“互認基金新規”落地,多隻“封盤”的互認基金重啟內地銷售,並受到資金熱捧。比如,1月2日,即互認基金新規開閘後的首個工作日,便有易方達(香港)精選債券基金、華夏精選固定收益配置基金雙雙恢複了內地申購,並在同日再次“閉門謝客”,發布關於1月2日內地投資者有效申購申請按比例確認及暫停內地申購業務的公告。(券商中國)
單月漲幅超20% 公募REITs紮堆提示風險
1月6日晚間,華夏基金發布了華夏華潤商業REIT交易情況提示公告,顯示1月6日該基金在二級市場的收盤價為8.998元,相較於去年12月6日收盤價漲幅達到21.07%。華夏基金提醒廣大投資者注意該基金二級市場交易價格受多種因素影響,請投資者關注交易價格波動風險,在理性判斷的基礎上進行投資決策。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注意到,今年以來已有多隻公募REITs發布了交易情況提示公告,包括嘉實京東倉儲基礎設施REIT、紅土創新深圳安居REIT、華夏新能源REIT等,其中不乏產品單月漲幅超過20%。有專業機構對此指出,這背後反映出低利率、“資產荒”背景下,資金對於類紅利資產的追逐。(每日經濟新聞)
基金新發“熱鬧非凡”!一周67隻啟動發行
Wind數據顯示,2025年第一個完整周(1月6日至1月12日),將有67隻公募基金啟動發行(A、C份額分開計算),成為近期市場新發“大周”。值得一提的是,指數型產品占據發行主流,其中包括21隻被動指數型基金、10隻被動指數型債券基金和6隻指數增強型基金,占比約55%,跟蹤指數包括上證基準做市公司債、深證基準做市信用債、上證180、創業板50、中證A500等,均為近期熱門指數。其中,首批8隻基準做市信用債ETF均將於本周的1月7日發售,發行上限均設置在30億,合計募集目標240億的這一產品有望成為開年重磅新品。(券商中國)
人事變動
9位基金經理發生任職變動
今天(1.7)有9隻基金產品發布基金經理離職公告,從變動原因上來看,有5位基金經理是由於工作變動而從管理的7隻基金產品中離職。有1位基金經理是由於產品到期而從管理的2隻基金產品中離職。(金融界)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